当前位置: 当前位置:首页 > 百科 > 1949年渡江突击团犯致命错误,14岁渔女扭转局面,毛主席家宴款待 正文

1949年渡江突击团犯致命错误,14岁渔女扭转局面,毛主席家宴款待

2025-04-05 07:39:13 来源:每日新知网 作者:时光 点击:9474次

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,请知悉。前言解放战争后期,国民党兵力锐减,但蒋介石仍然负隅顽抗,并屯兵在长江妄图挣扎。渡江战役打响前,一个意外的失误,让国民党军占得先机。在危机关头,一个小女孩挺身而出,冒着肆虐的炮火,帮助解放军扭转了局面。那么这个女孩到底是什么谁,她又做了什么呢?渡江战役突发意外三大战役结束后,北方局势基本稳定,我党的下一步计划是渡过长江,解放更多地区。不过在这时,蒋介石忽然下野,交权给李宗仁,并退居幕后,呼吁国共谈判。由于蒋介石曾不止一次借着和谈的幌子暗中反水,所以我党一开始就做了两手准备,一面准备和谈,一面继续调遣军队屯兵于长江北岸。解放军到达长江北岸后,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。在了解到部队驻扎北岸的目的后,大量民众纷纷表态,希望为渡江出一份力。在这些人之中,马三姐就是其中一个。只是与其他人不同,那时的她只有14岁,家人怕她不但帮不上忙,反而给解放军添麻烦,所以不想让她参加。马三姐家里有八个兄妹,她的一个哥哥在参加动员会后,接到了载战士渡江的重要任务。由于哥哥的眼睛有恙,马三姐便以此为由,获得了与哥哥一起撑船的机会。1949年4月20日,第九兵团二十七军的二三五团接到命令,在无为县沟渠中隐蔽,等待渡江命令。很多战士了解到自己是先锋部队后,个个铆足了劲,要在战场上好好表现。晚上七点半,二三五团已经做好准备,只要接到命令就能迅速渡江,打响渡江战役的第一枪。可就在这时,忽然发生了意外。当时江面上十分平静,但是国民党部队都在南岸戒备,防止我军渡江。一名通讯员过于紧张和激动,将本该传达的“调好船头,待命开船”错误传为“调好船头,开船”。只是少了两个字,意思完全变了。接到错误命令的战士马上调整船只,向着长江南岸移动。由于这个差错,后方大军还没做好准备,前头部队已经开始行动。当前头部队移动到长江南岸百米位置时,国民党守军的照明弹忽然在空中炸开,紧接着猛烈的火力疯狂向前头部队扫射。一时之间,渡船舵手和战士纷纷负伤。这些载着战士渡江的船只里,就有马三姐的一艘。面对不断升空的照明弹和裹挟着阵阵硝烟的炮弹,她一边掌舵一边划桨,加速向南岸靠拢。马毛姐与毛主席一枚枚子弹在马三姐身边呼啸而过,生死似乎就在一瞬之间。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,一定要将解放军送到南岸。只有这样,才能摧毁敌人的碉堡,避免更多人遭受生命危险。忽然,一颗子弹打在她右臂上,子弹嵌入其中,伤口流出汩汩鲜血,巨大的疼痛让这个十几岁的女孩一阵眩晕。经过简单处理,马三姐咬着牙继续掌舵,终于将第一批解放军送至南岸。她看着江中落水的人和被炸断的船只,心中愤怒又悲伤,急忙调转船头返回运送第二批解放军战士。一个身材瘦小的女孩,就这样不停的往返于两岸,冒着死亡的风险,一共载了三船解放军战士。仅仅一个晚上,解放军30万大军便渡过了长江,以锐不可当的气势,冲垮了蒋介石引以为傲的防线。渡江战役结束后,新华社发表了毛主席亲笔文章《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》,距离解放全国的目标更近了一步。此时,江北的生活慢慢归于平静,马三姐的伤势也逐日好转,所有的事情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。为了表彰马三姐的贡献,巢湖军分区特别授予她一等功和支前模范的称号。而在这份荣誉背后,马三姐冒着枪林弹雨载解放军渡江的故事也逐渐传开,她成了解放战争中的小英雄。新中国成立前,毛主席写信给马三姐,邀请对方来北京参加开国大典。但家里人怕她出乱子,婉拒了这次邀请。两年后,毛主席再次邀请她前往北京参加国庆典礼。这次,马三姐很快到了北京,并见到了毛主席。10月4日,毛主席邀请马三姐到家里做客,专门宴请了她。在饭桌上,毛主席问起她的名字。得知大家一直叫她三姐,没有正式的名字时,主席笑着说:“你姓马,我姓毛,就叫马毛姐,你同意吗?”就这样,马三姐有了新的名字。后来,毛主席与马毛姐在中南海散步,又送了她两套衣服、一支笔和一个本子。在本子的扉页上,毛主席写下了“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”几个字。希望马毛姐能在以后的日子里多读书、读好书,为国家建设作出更多贡献。马毛姐回到家中后,于1957年在速成中学毕业,被分配至车间工作,并一路担任合肥市服装鞋帽工业公司副经理等职务。总结:与三大战役相比,渡江战役被提及的次数并不多。这场战役的持续时间较短,但过程十分曲折惊险,也是军民一心的集中体现。如今马毛姐已经快90岁了,新中国在她们这代人的见证下,正以更蓬勃的姿态继续前行。参考资料:《“七一勋章”获得者、渡江英雄马毛姐:名字是毛主席取的》澎湃新闻《“七一勋章”获得者丨渡江战役的一等功臣马毛姐-14岁冒着炮火送“亲人”过江》中国青年报《亲历渡江战役:那种惊心动魄,一辈子忘不了》文汇报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作者:时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头条新闻
图片新闻
新闻排行榜